发布日期:2024-09-03 14:01 点击次数:70
“前几天去银行办业务,真是震惊到我了,银行网点里居然还能看病。里面有中医诊室、口腔保健室、康复理疗区等等。”银行客户小张告诉记者。当前,在银行网点喝咖啡、品茶饮、吃甜点已不是新鲜事。除了能在网点看病,做理疗,有些银行网点甚至还能让客户享受360度看车、选车以及预约试驾服务……
金融科技的发展,使得“指尖银行”成为不少客户办理金融业务的首选。作为拓客的一线阵地,银行网点近几年呈现出缩减态势。其背后,是银行在降本增效——对经营成本的敏感性在提升,压降低效网点占比。
对于银行而言,在网点“瘦身”的同时,提高服务质量、延伸触角无疑是个重要课题。不少银行正在跨界玩转“金融+”服务,使出十八般武艺来吸引客户,拓展网点特色化经营的各种可能,力争使银行网点发挥出超越传统存贷业务的更大价值。如何使这些特色经营落到实处,避免其成为华丽装饰或空洞的噱头,成为了银行面临的一个关键抉择。
“消失”的银行网点
7月初,在外地上学的大学生王彤(化名)放暑假回家时发现,家门口的丹东银行营业网点“消失了”。根据金融监管总局金融许可证信息,这家位于辽宁省丹东市元宝区九江街19-1号的丹东银行丹东江景之都支行于2024年1月终止营业。
谈及该支行被裁撤的原因,该行内部人士告诉记者,“业务少,没效益。很少有年轻客户来这里办业务。支行关闭后,原来的人员被分到其他的支行和网点了。”
金融科技的发展,使得“指尖银行”飞入寻常百姓家。据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报告,2023年银行业金融机构离柜(非柜台渠道办理的业务)交易笔数达4914.39亿笔,同比增长9%。离柜交易总额达2363.82万亿元。
客户行为偏好的变迁,正促使银行在网点设置上做出改变,其中最为显著的便是数量缩减。
在记者调研过程中,多位银行人士向记者表示,在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,银行正转向精细化管理,对经营成本敏感性提升。假如一些银行的支行网点长期以来盈利都无法覆盖成本,并且在获客方面也没有明显优势,那么就有可能被裁撤或与其他支行网点进行合并。
“2024年的目标是,压降低效网点占比,大幅减少亏损网点!”某银行分行负责人向记者表示,当前,银行对于“降本增效”格外注重。2024年,该行将推动辖内网点全功能、综合化、体验式建设,逐步消灭物理意义上的小网点,将人员下沉、业务下沉,建成资产负债一体化经营的全能网点。
玩转跨界的银行网点
银行网点缩减或许是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必然结果。但值得注意的是,线下网点的功能并不能完全被“指尖银行”取代。一些不善于用新兴技术的老年人,或是其他一些不擅长、不愿意在线上办理业务的顾客依然对于线下网点有着强烈需求。
与此同时,排队时间长、办理业务慢使得一些银行网点常被诟病。6月底,“某国有行一网点3个业务窗口只开1个”的话题在微博上引发热议,不少客户因等待时间较长而无奈离开。事实上,不少客户都对银行网点的业务办理效率颇有怨言。
一些网点“无人问津”的同时,一些网点却“门庭若市”,背后问题在于网点布局不均。而从银行业务人员的角度来看,也有他们的难处。某银行人士向记者表示,部分银行网点的老年客户占比较多,工作人员在讲解业务流程时会花更多的时间。此外,随着银行合规要求越来越严,客观上也增加了办理业务的单笔时间。
不可否认的是,成本和收益始终是银行需要权衡的问题。一些银行正朝着网点布局“小而轻”、网点功能“全而精”方向发展。整体而言,银行业正向着智能化、轻型化、场景化方向转型。
在场景化创新方面,不少银行正在构建特色支行或特色网点的道路上加快步伐。例如,小张去的厦门国际银行上海分行就围绕场景化金融服务,打造了“金融+健康”针对性服务的特色网点。该网点大厅设有视觉健康智能管理中心与慢病健康管理支持中心,配备了智慧健康设备,为客户提供自助健康服务。同时,开设了名医工作室,让客户能够享受到高质量的诊疗服务。
业内人士表示,随着这一趋势的加速,银行也必须深思一个关键问题:如何确保这些特色支行或网点不是表面的华丽装饰或空洞的噱头,而是能够真正落实特色经营来宾期货配资,打造出具有自身特色的品牌。这不仅是提升竞争力的关键,也是银行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保持持久活力的必要条件。